2011年3月6日

西九文化區的終極設計 Norman Foster 216億打造城市公園 │蘋果日報

年底或交發展圖則

 城市中的花園以沿維港打造一個種植 5,000棵樹的大森林為賣點。 Foster+Parters圖片
由巨型天幕到巨型森林,兜兜轉轉,西九文化區的終極設計,最終仍落在英國著名建築師 Norman Foster手上。西九管理局公佈, Foster的「城市中的公園」概念設計,力壓荷蘭名師 Rem Koolhaas與「本地薑」嚴迅奇兩個方案,成為耗資 216億元的西九文化區主體設計。文化界與建築界勁彈 Foster方案最無特色,但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指該方案最具彈性。

記者:黃偉駿 蔡建豪 蔡元貴
西九文化區董事局昨午通過評審小組的推介,揀選了 Foster+Partners的「城市中的公園」作為主體設計,由董事局主席、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公佈結果。唐表示評選時取捨困難,三個方案各有所長,而且得分接近,但 Foster的設計彈性非常高。西九管理局稍後會從其餘兩個方案中,挑選一些優點糅合進主體設計內,希望趕及在今年底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發展圖則。

10年前天幕設計被推翻

 評審小組主席、行政會議成員夏佳理表示,西九文化區不可能一次過興建所有藝術設施,所以強調彈性與融合, Foster能將西九不同建築分割成 40多個地盤,「無論加大縮細,或者調位都可以」。反觀 Koolhaas與嚴迅奇的設計則有太過鮮明的佈局。
夏又稱希望靠 216億元撥款完成文化區建設,毋須額外申請撥款,因此分階段興建時,彈性很重要。 2015年首階段落成設施中,除藝術建築外,也會有餐飲、娛樂等設施支援西九財政。
年屆 75歲的英國建築師 Norman Foster,早於 01年參加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西九文化區原名)的概念設計比賽,憑着巨型天幕的地標式設計,翌年贏得冠軍。惟因政府後來堅持單一招標,結果被輿論炮轟是利用文化包裝地產項目,最終被迫推倒重來,連帶天幕設計也要放棄。

落選本地設計師感失望

 直認對落選感失望的嚴迅奇,希望西九文化區落實建築時會引入其多元化公共空間設計概念。黃建通攝
Foster+Partners合夥人懷特昨表示興奮,至於如何融入其他兩個方案的特色,有待與西九管理局商討。他重申文化設施與商住樓宇設施分開,是希望不論是否熱愛文化活動的市民,均能享用西九的公共空間。至於最終建造成本,將取決於分多少階段建造,但有信心控制成本。
本地建築師嚴迅奇對設計落選感到失望,他謂不想揣測落選原因及評論獲選方案,但期望將來的概念圖可引入其設計中的多元化公共空間,以及空間與文化設施互動等元素。有指三個設計方案得分接近,他直言感「驚奇」,但認同藝術評審必有主觀成份,「我會接受佢(管理局)講嘅原因」。

Koolhaas恭賀對手獲選

荷蘭建築師 Koolhaas所屬的 OMA建築事務所發表聲明,恭賀對手獲選,但坦言「希望得到另一個結果」。聲明又表示有信心旗下項目未來能繼續貢獻西九文化區以至香港的發展。此外,西九管理局已就前行政總裁謝卓飛閃電辭職後,極速加入英國文化協會一事,分別聯絡了謝與協會,待取得補充資料後才決定如何跟進。

設計方案賣點

  • 公共空間: 230,000平方米地面空間、 19公頃公園
  • 設施: 32,000平方米的藝術及文化設施
  • 就業:提供 16,000個職位空缺
  • 環保:區內行車道路和停車場藏在地底
資料來源: Foster+Partners
蘋果日報

專家點評
業界嘲當選勝在冇特色

 Foster的設計方案將所有道路及停車場收在地底,標榜環保。
「城市中的公園」得到較高公眾評分,但在專業人士眼中只屬平庸之選。專家批評方案缺乏創意,未能帶出文化藝術區的特色,所謂綠化也未能與文藝設施融合。日後啟用的地下交通網絡及龐大公園,會為管理局帶來沉重運作開支。

不會為管理局帶來難題

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副會長吳永順說:「呢個唔係建築或者規劃界嘅首選,好失望。」他指城市中的公園不算是一個很壞的方案,「照起都唔會死得人」,但認為比起其餘兩方案, Foster的設計最沒心思,完全未能營造凸顯文化及藝術地帶的特色。
吳永順指城市中的公園的賣點,是大公園和地底行車,但這些特色可以放在啟德或香港任何一個新發展區,設計並無回應文藝特色的需求,「可能呢個就係 Foster獲選嘅原因,佢冇製造任何複雜嘅嘢畀西九管理局,反映管理局嘅思維,行政簡單緊要過設計新穎」。
創建香港召集人司馬文也狠批城市中的公園是最悶的一個方案,「方案沒有挑戰管理局的標書限制,這是 Foster的策略,也是致勝原因。但這種態度是把權力交給官僚,將會為這個大型文娛地區帶來後遺症」。
城市中的公園以綠化作招徠,但中文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認為,該方案把 40公頃的西九用地,撥出 19公頃作為公園,比率不足五成,與全港土地綠化比例 78%相比仍有距離。而且公園與文藝設施分隔,綠化地帶沒有融入整個西九區。
方案諮詢階段,有業界人士曾在公開論壇質疑龐大的公園將帶來保安問題,把所有行車設施放入地底,也涉及昂貴的地下空調成本。西九文化區醜聞多多,看來設計方案的決定,只是另一串風波的開端。
蘋果日報

賣點或失
臨海大森林隨時變草地

 Foster於 02年贏得西九設計冠軍的巨型天幕地標式建築,因民間反對聲音太大,最終被否決興建。
Norman Foster的「城市中的公園」概念設計,吸引公眾的最大賣點之一,是沿着維港打造一個種植了逾 5,000棵樹的大森林。不過西九管理局消息人士表示,森林構思只屬概念性質,而且概念出爐後曾引起爭議,所以西九文化區將來不一定有大森林。
消息人士表示, Foster的方案是三個設計中,綠化面積最大的方案。根據其構思,佔地逾 40公頃的西九文化區,會有一個多達 19公頃的臨海森林公園,面積相當於整個維園,公園內會種植逾 5,000棵樹。

消息人士指概念惹質疑

Foster+Partners合夥人懷特( Colin Ward)表示,雖然按西九管理局計劃,文化區第一階段的設施最快要 2015年才啟用,但森林公園其實不需等那麼久,「明日已經可以開始種樹,甚至可以安排小學生去種,象徵西九與小朋友一起成長;到首階段設施落成時,樹木應該已成長。」他指設計時,財務上已預留足夠資金植樹及建設公園。
不過,西九管理局消息人士指 Foster的概念初出台時,曾引起部份人質疑在西九海濱種植那麼多樹是否恰當,「其實唔一定係個大森林,可能只係草地」。但他指 5,000棵樹不算多,以維園為例,大小樹木超過 100萬棵。
蘋果日報

蹤迹處處
香港兩地標出自 Foster手


Norman Foster是世界級建築師,在港有多項傑作,包括中環滙豐總行。資料圖片
由當初設定天幕作西九地標被推倒重來,兜兜轉轉,西九最終仍是採納了 Norman Foster的設計方案「城市中的公園」。事實上,香港地標中環滙豐銀行總行及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以至已落實動工的啟德郵輪碼頭大樓等重要建築,均出自 Foster手筆,香港已恍如其建築作品的私人展覽場地。
Foster的天幕設計,在 2001年舉行的西九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中奪冠,獲 300萬元獎金。天幕原為西九指定興建環節,但在民間強烈反對聲中,政府最終否決興建天幕。

憂港變私人建築展覽場

西九管理局諮詢委員會委員黃英琦得悉 Foster方案獲選後,直言第一個感覺是「又係佢?」她指滙豐總行和香港機場均是 Foster設計,「香港如果想建築多元化一啲,應該採納多幾個大師嘅設計」。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專業顧問何慶基質疑,「城市中的公園」之實用性是否符合文化藝術需要,不能單靠市民喜好決定方案。他認為 Foster的設計遍佈香港,若西九文化區最終也採用其設計,香港將恍如其私人展覽場地,間接扼殺本地建築師出路。
建築師學會會長林光祺表示,無論管理局最終採用哪個方案,設計項目的細節應多邀請本地建築師參與。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