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盤點80後-《出爐2011》藝術系畢業生聯展


參展學生: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蔡德怡、卓家慧、曹穎祺、鍾雅欣、何翊雯、江嘉琪、江耀榮、林靜雯、施美婷、董永康;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陳翊朗、廖紀怡、鄭翠、蔡智頴、陳麗娟、曹靄琪、王玲、劉逸偉、劉家成、何晉暐; 香港藝術學院學士課程: 許劍豪、梁祖彝、劉健麟、何居怡、黎振寧、魏貝妮、張容甄、李雪盈、鄭靜儀、葉蘊儀
日期:2011年8月13日至9月18日
時間:中午12:00 下午8:00 (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 牛棚藝術村12號 藝術公社

研討會︰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下午4:00
題目︰「盤點80後」
講者︰鄧海超先生、歐陽憲先生、陳育強先生
開幕禮: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下午6:00
開幕嘉賓:
鄧海超先生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姚守一先生 精藝軒畫廊總經理
歐陽憲先生 嘉圖現代藝術董事
陶心書先生 安全口畫廊策展人
陳育強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
丁穎茵女士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
林嵐女士 香港藝術學院講師
主辦:藝術公社
贊助︰梁潔華藝術基金會
支持機構︰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香港藝術學院、精藝軒畫廊、嘉圖現代藝術、安全口畫廊
歡迎傳媒採訪拍攝,查詢請電21043322 吳苑瑩小姐。
---
《出爐2011》藝術系畢業生聯展今年將以「盤點80後」為主題,探討「80後」藝術家的面貌及在藝術領域的帶來的衝擊。
「80後」這名詞在社會引起不少爭議,不論是煲屬貶,「80後」可算是很具特色的一代。隨著政府銳意推動香港創意文化發展,近年報讀藝術課程的人數不斷增加,越來越多年青人從事藝術創作,並逐漸形成一股藝術新勢力。他們不少是來自從不同院校的「80後」 藝術系畢業生,當中有些積極投身文化保育活動,並透過藝術創作發聲;亦有趕趁畫廊爭相代理本地新秀作品,努力朝商品化發展。
「80後」藝術家背負本身獨特的成長烙印,面對社會思潮及市場因素的急劇變遷,正踏著與前輩們截然不同的軌跡,他們的創作特色及藝術生態均是值得探索的問題。2011年應屆畢業生大部分均生於89年,正值「80之末」,面臨80與90世代的交接,所以藝術公社希望能趁此舉辦「盤點80後」研討會探討「80後」的藝術趨向,為「80後藝術」進行盤點。研討會邀請了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先生、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陳育強先生及嘉圖現代藝術董事歐陽憲先生發言,點評香港「80後」藝術家的特色、在藝術領域的發展趨向及在藝術市場的表現。
藝術公社2005年開始舉辦《出爐》系列展覽,匯集本地幾間大專院校藝術系應屆畢業生同場展出,一方面為藝術新秀提供發表機會,亦期望藉此促進院校間交流,讓觀眾了解本地藝術新生代的面貌。
今屆《出爐》的作品亦反映了不少「80後」的創作特色,例如當中不乏以社會時事與環境保護為主題:劉逸偉用陶瓷和裝置表現茉莉花;廖紀怡又以多幀全家幅反映現今外傭於家庭中的角色;何居怡利用攝影捕捉城市廢墟之淒美;王玲透過身體殘缺的動物繪畫警示動物的生存權益;梁祖彝則解構一張中國明式椅子反思土地與權力;魏貝妮掛起運轉的輪椅車輪以提出社會共融的想法。
「80後」亦偏好探討自我身份:張容甄以濃墨在背上重覆書寫「我是中國人」,讓身體直接體驗這身份;陳翊朗則以陶瓷娃娃、錄像、X光片去展現身上的疤痕,作為認識自我的過程;陳麗娟以錄像及裝置讓觀眾重拾兒時上學的玩兒。另一方面,「80後」與網絡世界一起成長,利用網絡作為創作起點亦是流行的方向:江耀榮以絲網和油畫重塑Google Map上的風景;劉健麟同樣利用Google搜尋多張「天堂」圖片再結合錄像,創作穿梭虛擬的作品。
《出爐2011》展期由8月13日至9月18日,在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2號藝術公社舉行,有來自中文大學藝術系、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及香港藝術學院學士課程的三十位應屆畢業生參展。而「盤點80後」研討會將於8月13日(星期六)下午4時舉行,歡迎公眾參與,查詢請電210433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